伊朗国内的保守派对核协议不满,认为该协议没有给伊朗带来多少经济上的回报。
2016年,国际市场黑天鹅频飞,英国脱欧、美国大选、意大利公投均使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较大波动,人民币对美元也呈现出少见的贬值走势。由于美元短期涨幅已经很大,现在再去卖人民币买美元,容易得不偿失,市场需要关注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出现阶段反转的可能。
招商证券的报告显示,长远来看,综合考虑SDR和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两个因素,国际资本流入有助于明显改善国内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,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支持。人民币汇率逐渐转换成一篮子货币锚今年以来,人民币对美元的确存在一定幅度的贬值,但相比绝大部分非美货币,人民币相对强势。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本质是修正前期高估今年以来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年初的6.50附近,一度跌到6.90关口,贬值幅度将近6%。专家称跟风换汇风险将加大不可否认,人民币对美元少见地贬值引起了部分市场人士的恐慌,不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将人民币资产转换成其他币种的资产。新兴市场货币中,马来西亚林吉特、韩元、墨西哥比索对美元分别贬值7.2%、6.5%和6.1%。
从技术面来看,随着年末时点临近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6.90附近有较强支撑。10月份以来,人民币对美元依次跌破6.7、6.8、6.9几个重要点位,人民币兑美元距离7似乎仅一步之遥。就是说,以后统一都要实行减量置换了。
上个月,钢铁行业提前完成了今年的去产能目标,但是根据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(20162020年),我国目前粗钢产能利用率仍然只有70%左右,钢铁产能已经由区域性、结构性过剩,逐步演变为绝对过剩。我们现在也在考虑过剩产能向海外走出去,把一带一路的国际产能合作结合起来做,但是毕竟量大,而且还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,所以更多还是要靠自己去消耗,所以这个任务还是非常艰巨。钢铁行业要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,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,加快实现调整升级,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。从钢铁的数据量来讲我们只有5.5吨,这里还有增长空间,但这个空间是按照减量置换来讲,即减去的就是低效、无效的产能,新增的是高效、优质的产能,这样才有结构转型。
企业太多的话,会简单得打价格战,简单得粗放发展。十二五期间,煤炭重点做了去产能工作,从上到下,包括小企业的去化关停,我觉得这对钢铁行业来说,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方向。
规划明确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、发展智能制造、推动服务型制造等多个方面,促进行业提质增效。钢铁行业去产能的任务今年已经提前完成,接下来在去产能继续攻坚的同时,如何提质增效,实现更多有效供给?《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(20162020年)》昨天正式出炉。另外还需要体制上的创新,比如在去产能的调整中,要强调对市场初期,比如僵尸企业的处理,要求遵循原则化、法制化的处理,都涉及到了制度创新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。如果在去产能任务完成过程中,没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,可能只是口头说说,甚至使得去掉的产能死灰复燃,制度上能否抑制住走回头路的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、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:李新创:联合重组意义太大了,钢铁行业集中度太低了。所以整体上来讲,钢铁的去产能任务还是任重道远。就是说2017-2020年之间,国家有可能会采取相关的措施,而且我现在了解到的情况是,有关部门正在摸底调查各省市的产能,尤其是中频炉和地条钢这块。金银岛钢铁行业高级分析师易易认为,去产能如此受重视,是因为煤炭行业有了先例,并且收效良好。
工信部表示,未来五年,我国钢铁工业已经不再是大规模发展时期,将进入结构调整、转型升级为主的发展阶段,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。所谓地条钢,就是以废钢铁为原料,经过中频炉等熔化而轧制的钢材。
将连年亏损、资不抵债、扭亏无望,靠银行续贷等方式生存的企业实施整体退出,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。所以规划出来之后,各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很好地配合,不仅要强调国有钢铁的调整任务,而且也要把民企考虑进来,其实在钢铁产业的分散化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小钢、中钢,这些都属于民企办的。
关于此话题,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做出了点评。更主要的是,国际上做得好的那些国家,钢铁行业集中度都很高,唯独中国前十位的集中度只有30%左右,这是不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。刘瑞:这个文件还是非常重要,众所周知,现在中国是产钢第一大国,粗钢11亿吨,钢铁8亿吨,但是产能利用率只有70%,也就意味着有30%的闲置,同时还要进口400万吨的高端钢,比重虽然不高,大体占钢产量的5%左右,但是进口的都是技术好、质量好的,就意味着这部分与国际还存在距离还有,规划还提出,推动僵尸企业应退尽退。金银岛钢铁行业高级分析师易易认为,去产能如此受重视,是因为煤炭行业有了先例,并且收效良好。易易:因为我们今年能看到一个比较大的正向案例,那机会煤炭行业。
所谓地条钢,就是以废钢铁为原料,经过中频炉等熔化而轧制的钢材。工信部表示,未来五年,我国钢铁工业已经不再是大规模发展时期,将进入结构调整、转型升级为主的发展阶段,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。
钢铁去产能虽然今年任务完成得不错,但是未来几年仍然任重道远,因此这份规划有大量内容和去产能有关,并就此提出了多项新的要求。关于此话题,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做出了点评。
可以预想的是,接下来,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动作会很密集,这项工作也会很忙碌。所以整体上来讲,钢铁的去产能任务还是任重道远。
除了总量控制,在新增产能方面,以往我国不少地方实行等量置换,关多少就可以建多少,只是在环保重点区域才实行减量置换,而规划这次要求:各地一律不得净增钢铁冶炼能力,结构调整及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,已经国家核准和地方备案的拟建、在建钢铁项目也要实行减量置换。所以要根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做调整,把前十家钢铁企业规模搞上去,达到一定的集中度。刘瑞:这个文件还是非常重要,众所周知,现在中国是产钢第一大国,粗钢11亿吨,钢铁8亿吨,但是产能利用率只有70%,也就意味着有30%的闲置,同时还要进口400万吨的高端钢,比重虽然不高,大体占钢产量的5%左右,但是进口的都是技术好、质量好的,就意味着这部分与国际还存在距离。胡艳平:尤其是对总产能的控制,比如说这次提到了到十三五末,全国的粗钢产能要控制在10亿吨以下,要净减掉1-1.5亿吨,这个是在之前从来没有过的。
上个月,钢铁行业提前完成了今年的去产能目标,但是根据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(20162020年),我国目前粗钢产能利用率仍然只有70%左右,钢铁产能已经由区域性、结构性过剩,逐步演变为绝对过剩。就是说,以后统一都要实行减量置换了。
所以规划出来之后,各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很好地配合,不仅要强调国有钢铁的调整任务,而且也要把民企考虑进来,其实在钢铁产业的分散化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小钢、中钢,这些都属于民企办的。我们现在也在考虑过剩产能向海外走出去,把一带一路的国际产能合作结合起来做,但是毕竟量大,而且还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,所以更多还是要靠自己去消耗,所以这个任务还是非常艰巨。
就是说2017-2020年之间,国家有可能会采取相关的措施,而且我现在了解到的情况是,有关部门正在摸底调查各省市的产能,尤其是中频炉和地条钢这块。曾经历史上的产钢大国,比如美国、日本、韩国,也曾经历过达到了产能顶点之后,转向升级,转向去产,有些产能向中国转移。
如果这样做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,比如如何进行技术创新,这是关键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、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:李新创:联合重组意义太大了,钢铁行业集中度太低了。更主要的是,国际上做得好的那些国家,钢铁行业集中度都很高,唯独中国前十位的集中度只有30%左右,这是不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。钢铁行业去产能的任务今年已经提前完成,接下来在去产能继续攻坚的同时,如何提质增效,实现更多有效供给?《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(20162020年)》昨天正式出炉。
如果不除掉过剩的产能,对区域空气污染的改善,还有相关区域结构的失衡都会有影响。而且是直接列到了十三五主要目标指标里,这个可能是最大的一个变化。
规划明确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、发展智能制造、推动服务型制造等多个方面,促进行业提质增效。十二五期间,煤炭重点做了去产能工作,从上到下,包括小企业的去化关停,我觉得这对钢铁行业来说,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方向。
我们钢铁行业的上游集中度在70%-80%,我们下游的集中度在90%以上。如果技术创新没有突破,新的高效产能也就不能从天而降了。